应怀樵:中国人的AI理念“软件制造一切”——诺奖级的概念创新 《搜狐》2018.7.10

2019-08-15 14:49:56 阅读次数:30178

资源下载:


摘要:应怀樵说现在的目标就是要再创新高,将“软件制造一切”这一理念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争取在其中获得新的突破,“拿诺贝尔奖还是我的目标”。

关键词:应怀樵,AI理念,软件制造一切


邓小平曾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源泉。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著名科学家应怀樵作为我国虚拟仪器的创始人和奠基者,创造性的提出“软件制造一切”理念,不仅契合了智能型社会的发展需求,而且为第四次工业革命贡献中国核心智慧,对未来世界发展做出了精准的预测和展望。

应怀樵3.png

1941年7月,应怀樵出生于浙江绍兴,从小他对就自己的学习有着严格的要求,经过不懈努力在1959年考入浙江大学,就读于工程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不久之后,应国家发展需要,被调整到数学力学系应用力学专业;1964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中国铁道科学院,致力于高速列车风洞课题研究,并到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流体力学专业学习;1965年他参与了我国西部罗布泊核试验基地原子弹和氢弹的核爆炸防护工程研究,学习原子弹爆炸测试技术,接触了振动噪声和频谱分析;这之后,他又学习了数字计算机和信号处理分析,专业涉及振动和频谱分析;1973年,他开始自行尝试用数字计算机的软件数字积分取代传统硬件模拟积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于1979年获得成功。

1983年,由于无法使用磁带记录仪与信号分析仪的原因,应怀樵拿出全部家当(300元) 联系了一批志同道合的研究员开创了东方振动和噪声技术研究所(简称“东方所”),从此便一心扑在科技领域,并开始积极思考中国虚拟仪器的产业化之路。35载不懈耕耘,期间历经“三次中风、四次心梗”的生命挑战,却凭借着顽强的意志依然坚持站在第一线,在应怀樵的带动和鼓舞下,他和他的团队数次攻克国际技术难题并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共取得131项创新技术,其中20余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0项为突破世界性难题的原创新技术,使得我国虚拟仪器研发从一般低精度档次仪器跃入高端高精度测量仪器世界领先水平。

几十年来,东方所自主创新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航天航空等多个部门,参与完成了火箭、神舟飞船、大桥、高铁、地铁及大型建筑和设备等上百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测试,为促进技术变革和推动新兴产业形成,具有极其重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此外,该产品已累计销往2000多家用户,经济效益超过2亿元,打破了此类仪器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为国家节省了数亿美元外汇。

回望来路,应怀樵教授的科研探索之路是紧跟时代发展的,应怀樵始终瞄准国际学术前沿,以领先国际的前瞻眼光与创新成果,为国家科学界贡献自己的力量,在1979年11月在中国杭州全国核试验防护工程学术会(机密级)上就创新性地提出“软件制造仪器”的虚拟仪器核心原创概念,比美国提出相似概念早了七年;1983年东方所成立时,他就提出“把实验室拎着走”和“卡泰仪器”的概念,如今已经成为现实;2009年他在桂林全国第三次虚拟仪器大会上提出基于互联网+云计算+VI技术+嵌入式软硬件的“云智慧仪器”和“互联网+测试”的云智慧测试时代的概念,也已成为现实;2012年他在北京第十五届国际科博会上提出“云智慧科技时代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走来”——从“软件制造仪器”到“软件制造一切”的新概念并成为当时科技领域最新潮流与热点。“从2017年起中美两国又站在人工智能和软件制造一切的新时代起跑线上,”他提出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一次智能革命,智能社会即将来临,而“AI”和“软件制造”已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两个核心发动机。

作为科学家,应怀樵瞄准国际前沿的战略思考从未停止,他指出,中国人自主原创概念“用软件制造一切”,定义一切,管理一切,与美国人提出的AI理念和思想“异曲同工、殊途同归”。这是中华民族原始创新的重要理论概念,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进程中最杰出的贡献之一,也是新中国本土的科学家提出的最重要的理论突破之一,将会深远的影响科技界。而对于该成果的深刻意义,香港《文汇报》曾指出:“软件制造仪器”将有助于节约地球资源,节省能源,材料消耗也可大幅削减,这项发明虽然只有35岁,已经使人类受益匪浅。该报指出,软件制造一切,定义一切,重构未来的云智慧科技时代将使21世纪进入新工业革命的云智慧科技时代,它像2009年诺奖得主高锟教授的“光纤通信”引发通信革命,像2014年诺奖得主“赤崎勇”“中村修二”的蓝光LED引发照明革命一样。软件制造仪器、让软件制造一切、定义一切,必将重构全世界的未来,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福祉。软件制造仪器发展将有多远还不得而知,但它年轻有为、前途无量,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无法估量的。

关于“软件制造一切”,应怀樵教授认为就像400年前英国哲学家培根提出的“知识就是力量”一样,这里“软件制造一切”等价于“软件趋向于无穷大(软件→∞),但是并不等于无穷大(软件≠∞)”。数字革命带来了深刻变化,比如信息与物质载体之间的关系。软件将来会越来越厉害,我们来看看照片,书本,地图,电影,电视,电话,电报,传真,唱片等等,所有的信息都数字化了,变成了数码,即转化成数列和数组,经过各种算法处理,又失去了原有的物质性,转变成了一种软件,现在我们手上拿的很多东西都是软件。其实简单地说“软件制造仪器”到“软件制造一切”的基石是“软件制造”,这是中华民族的原始创新的理论。“软件制造”的特点是利于人类智慧的“加法”,众人拾柴火焰高。将来软件制造将取代大量硬件制造,比如大量的无人驾驶飞机,无人驾驶汽车,火车,无人操作各种设备和各种机器人,凡是信息量高度密集,需要更多智慧核心控制的关键场合,都可以用软件和微电子芯片制造,简称“软件制造”。人们的生产,生活,机器制造,社会活动都将进入云智慧时代。

“AI”和“软件制造一切”是这个时代最著名、最重要的科学发现,它们不仅是21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发展,而是整个生命创始以来最重要的发展。应怀樵教授充满自豪地表示:“随着AI成为全球科技、商业、投资领域,乃至国家战略博弈层面的热门课题,令人关注的是在未来世界秩序和座次的争夺中,背负了100多年‘跟随者’、‘模仿者’、‘缺席者’形象的中国人,从一开始就走在了前面。我们国家从一开始就走在了AI研发的前列。”对于“软件制造一切”核心成果的原创性贡献,《中国科学报》曾报道指出:“烈火中永生的哥白尼打破神学的诅咒;超越时光的爱因斯坦让宇宙不再遥远;苹果树下的牛顿使我们明白人不会掉到太空;虚实转换的应怀樵拖着孱弱的身躯誓让软件制造一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强调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按照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第一步到2020年,AI总体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第二步到2025年,AI基础理论重大突破,部分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第三步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AI的创新中心,为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经济强国奠定基础。

尽管应怀樵早已在科学领域大有成就,但是他依然没有停下脚步。应怀樵说现在的目标就是要再创新高,将“软件制造一切”这一理念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争取在其中获得新的突破,“拿诺贝尔奖还是我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