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收获机机架的模态分析与试验研究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水资源与耕种面积的日益减少,致使粮食安全存在着较大的隐患,马铃薯以高产、抗旱等特点逐渐成为了支撑农业发展的经济型作物,同时马铃薯的机械化收获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马铃薯收获机机架作为整个收获机械的基本载体,在其作业过程中承受着较强的振动载荷,而机架的振动强度可能超出机架承受能力,影响整机的工作性能,可靠性,及使用寿命。因此开展对机架的模态分析,利用DASP 软件进行模态试验加以对比和验证,通过分析作业激励频率与固有频率对机架进行优化,对改善整机的工作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机架模态有限元计算及优化

        2.1 机架模态分析

              本机架主要由Q235钣金与方钢焊接构成,总体尺寸长为1500mm,宽为1100mm。其三维模型如下图1所示。

img1

1.前梁 2.后梁 3.变速箱台 4.刀架 5.侧板

图1 机架三维模型示意图

        通常低阶模态分析最能反映系统的固有特性,模态阶数越高对系统影响越小,现对第四、五、六阶弹性模态进行计算与分析(前3阶为刚体模态),将机架的有限元模型在ANSYS 软件中利用 Block Lanczo 模态提取法进行计算,得出第四到六阶弹性模态的固有频率与振型图,如图2所示。

img2

2 第四~六阶弹性模态分析结果

 

2.2 机架的优化分析

由上述可知,收获机在工作时易发生共振现象,在保证机架质量、幅度变化不大的前提下对机架进行优化,优化方案如下:(1)机架的前梁与后梁结构和材料优化。(2)在机架两侧板之间焊接一个钢管,钢管连接两侧板,材料选用45#钢

将优化改进后的机架进行模态分析,得到第四到六阶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图,如图3所示。与未优化的第四阶、第五阶频率相比分别增加了75.672Hz、260.606Hz,第四阶、第五阶固有频率达到了111.842Hz、310.596Hz

img3

3 机架优化后第四~六阶弹性模态分析结果

三、机架模态试验验证

3.1 测试系统组成

测试系统的组成主要有:试验力锤、加速度传感器、DASP 测试平台(包括INV3062C数据采集仪、DASP V11工程版平台、基本模态分析软件及PolyLSCF模态分析软件等、计算机、配附件。机架模态试验测试系统试验现场如图4所示

img4

4 机架模态试验测试系统试验现场

3.2 测试方案

此次实验共布置测点26个,由于现有传感器有限(共8个),所以要分4组进行测量,并对试验机架规定好坐标位置,如图5所示

img5

图5 机架模态试验模型

3.3 信号采集及模态分析

在信号采集之前要对机架的试验工况选取合适的采样频率,采样频率选为10.24kHz,变时倍数为4,每次采样点数为4096点,每个被测点分别激励三次,总的激振次数所对应的谐响应函数,如图6所示

img6

图6 谐响应函数图

选取DASP软件中的PolySLCF方法进行分析,分析过程只选取第四到六阶的模态振型与阻尼,实验模态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试验模态频率与阻尼比

阶数

频率/Hz

阻尼比/%

振型

4

115.422

0.5

xz平面内沿x轴偏移

5

308.574

1.0

xy平面内沿x轴负偏移

6

386.453

1.8

yz平面内绕z轴偏移

3.4 试验模态置信度判据

对机架试验模态振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所得MAC矩阵模态置信判据如图6所示。由图7可知,该模态分析结果与模态振型矩阵的验证趋于一致,则表明模态分析结果与理想情况相吻合。

img7

图7 模态置信判据图

四、理论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通过有限元的模态分析(优化后)和试验模态对比得出的数据,如表 2 所示

表2 理论与试验模态对比

理论值

试验值

差值/Hz

误差/%

阶数

频率/Hz

阶数

频率/Hz

4

111.842

4

115.422

3.580

3.00

5

310.596

5

308.574

2.022

0.60

6

390.412

6

386.453

3.959

1.02

通过对理论模态和试验模态相同阶次的频率进行对比和分析,可知理论模态与试验模态的固有频率误差均小于 5%,证明两者模态振型相关且可靠性较强。

五、结论

(1)通过对马铃薯收获机架的三维建模与理论分析,可知未优化前机架的第四、五、六阶固有频率为:36.17Hz、49.99Hz、129.212Hz

2)对优化后的机架选取同阶次的固有频率,则频率值分别为:118.42Hz、310.596Hz、390.412Hz

3)利用DASP模态测试系统对机架进行了模态分析试验,理论模态与试验模态误差值小于 5%,证明了理论模态分析的准确性;

4)通过结构优化有效的避免了共振的发生,可为今后马铃薯收获机机架的制造和工作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郭新峰, 王卫兵, 郭世鲁,陈邵杰. 马铃薯收获机机架的模态分析与试验研究[J]. 机械设计与制造,2018: 154-157.

2024-10-28 10:34